北平和平解放前夕,一大批留學人員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,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作出了為新中國服務的選擇。他們或為北平和平解放努力奔走,或堅守工作崗位,或配合護校行動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一批留學人員從國外或從國內其他城市輾轉回到北平。
科學沒有國界,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。
1918年秋返國,因中國科學社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大多畢業回國,故中國科學社的辦事機構也隨之遷回國內。任鴻雋所著的《科學概論》一書,于1926年作為中國科學社叢書之三,由商務印書館出版。李潤詩是歐美同學會會員,生于1906年,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并任講師,1930年赴日本帝國大學深造,專攻小兒科和傳染病。
”圖為貴陽市氣瓶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周燕玲攝2019年,呂根源公司研發的貴州省氣瓶安全監管服務平臺正式落地,通過對氣瓶粘貼電子標簽實行身份管理,可實時監管氣瓶從出廠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數據,有效解決了監管能力不足、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、氣瓶隱患較多等問題。2020年,呂根源的公司又開發貴陽市氣瓶追溯管理信息平臺,增設視頻監控和數據監控平臺,同時實現對氣瓶運輸、倉儲、銷售配送、終端使用的全流程追溯?!眳胃凑f,公司想利用大數據建立氣瓶追溯體系,讓氣瓶實現“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責任可究”。
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成都統一戰線“同心慶華誕·攜手新征程”。中共成都市委統戰部和新華網聯合發起“‘蓉城同心’云分享·統戰人說統戰事”活動。本期分享嘉賓是成都歐美同學會·成都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、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吳孟強,講述他如何建言建到要點上,獻策獻到關鍵處。
9月13日,第三屆“科學探索獎”獲獎名單正式揭曉,50位青年科學家“榜上有名”。歐美同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、華中科技大學歐美同學會秘書長陳蓉教授獲獎,是本次獲獎的8位女性科研工作者之一。
9月12日上午,未來科學大獎在京公布2021年獲獎名單。這一被稱為“中國諾獎”的榮譽獎勵,設置“生命科學獎”、“物質科學獎”和“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”三大獎項,單項獎金100萬美元(約人民幣650萬元)。今年,袁國勇、裴偉士,張杰,施敏分別獲得這3座未來科學大獎。
徐揚生說,在他人生的四十多年中,他跨越了半個地球,從浙江到美國,再到香港,最后來到了深圳,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大學里度過。